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就业指导>>阅读文章

“信息化建设”建设什么?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2日    阅读次数:2528

信息化服务于每个部门、单位、企业的主流业务,它不能替代主流业务,所以我们无法想象不生产汽车,只坐信息化汽车;不生产纺织品,不制造衣服,只穿信息化衣服。但信息化能提高我们的效率,节约我们的成本,在我们的需求与获得之间搭建起一条相对迅捷的道路。

 

1986年,兵器工业总公司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钱天白先生在兵总汪老的支持下,与德国有关单位取得联系,通过拨号方式接入了Internet。次年9月,我国第一个电子邮件服务器建立,这时,Internet还鲜为人知。从1994年开始,随着教育网和中国电信ChinaNet的建设发展,关于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的文章、言论纷至沓来。“信息化建设”这个词频频出现于各种报章杂志和各个单位、各级政府的规划、报告以及总结上,以至于让人感觉它是个人人都懂得并且理解其内容和含义的社会常用语言,是一个不需要任何解释的基本名词。

 

 

 

但是,“信息化建设”建设什么?

 

这个问题听起来是不是很愚蠢?然而,这个“愚蠢”的问题并不见得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仅从各种报刊、杂志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描述和理解的文章中,我们就能发现很大差异。其实由于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广泛应用、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必然有个过程。不过时至今日,随着我们对其认识的深入,它所要建设的目标也日渐清晰,这个目标,就是信息。

 

为什么是建设“信息”

 

上个世纪90年代,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物理网络的建设,后来延伸到网站的建设,同时各种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开始了。近年来,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整合,即在统一认证下整合数据,比如建设包含一卡通在内的数字化校园和数据中心。这中间不乏设备厂商、系统厂商的引导,大多数学校、单位、企业都是在这些厂商的教育和引导下,从对信息技术不熟悉到熟悉逐步结合本单位的情况进行着信息化建设。

 

社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向专业化,也就是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公司、机构)来做,计划经济时代每个单位小而全、大而全的观念已经被彻底抛弃。

 

前些年,经常有人用路、车、货作比方来说明网上要有货(信息)。这个意思是:我们都需要道路,但是不可能人人自己去修路;我们也需要车,但是不可能人人自己制造汽车,只有货却是必须你自己来做的。同理,物理网络不一定非要你自己建设,系统和工具软件也只要买或者请人开发,惟独“信息”一定要你自己来建设。

 

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最熟悉的、别人不能替代的是什么?是单位自己的业务及由此产生的信息。目前信息的状况是:平面信息居多,包括一些列表统计,综合查询等,但是有深度的、立体的信息很少很少,而正是这些立体的信息包含了重要的价值。

 

如何建设和建设怎样的“信息”

 

建设信息,这似乎人人都会,但是除了平面信息以外,要想做好有深度的立体信息却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改变一些观念,从需求分析、信息采集开始,改变常规方法,技术上采用SOA架构,使用BI技术以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先从需求分析说起,建设信息系统都知道要做好需求分析,但以学校为例,有人真正去问过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服务吗?去问过教师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服务吗?没有!这就漏掉了重要的一部分信息需求,就不可能做出有深度的立体信息来。

 

再说信息的采集,这似乎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只要从各个部、处去拷贝就是。其实这种方式又使得重要的数据被遗漏。还是以学校为例,每个学校都有课讲得特别好的老师,这种讲课是这个学校的宝贵财富,怎样把它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给青年教师、其他老师学习与参考?这种信息采集相对比较困难,却对提高教师和学校的教学水平帮助非常大,对传承各学校自己独特的风格,发扬自己的长处很有用。再有科研跟踪,即利用信息技术跟踪各个科研小组,及时发现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帮助等,从而促进科研的发展,特别是对体现学校特色和特点的学科研究就更显重要。再有对学生逃课的分析、作弊的分析,对教师的上课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质量分析等信息,这些信息采集比较困难,但恰恰是学校决策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需要。

 

有了这两个基础,我们才能分析信息、然后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同时,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当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来建设立体的“信息”。这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没有终点。


上一篇      下一篇